被動房之家
www.www.dcradicalwellbeing.com
 
聯(lián)系方式
 聯(lián)系方式
手機電話:18618173826
電子信箱:chtyjy@126.com
辦公電話:010-57183865
聯(lián)系人:周懿

中建濱湖設計總部

2022-04-24 11:08來源:成都日報錦觀新聞作者:袁弘
文章附圖


項目俯瞰實景圖 供圖 中建西南院


在成都天府新區(qū)興隆湖畔的一個辦公區(qū),只見8000多平方米的屋頂花園,像給一幢幢建筑戴上了“防曬帽”,降低了大樓的城市熱島效應;大樓設置了采光天井,讓87%的功能房間能夠達到自然采光標準,白天不再需要開燈;位于樓頂?shù)姆植际焦夥l(fā)電不僅可供照明,還可以供電動車充電……


這就是日前已經(jīng)啟用的成都首個“近零碳建筑”——中建濱湖設計總部(中建低碳智慧示范辦公大樓)。



以30多項低碳技術

讓建筑減少碳排放約1027噸/年


何謂“近零碳建筑”呢?“近零碳建筑”指建筑物通過適應氣候特征和場地條件,通過被動式建筑設計最大幅度降低建筑對能源的需求,運行過程中全電化,不使用燃氣,建筑排放的碳量處于較低水平。


“近零碳建筑”不僅利用各種手段減少自身產(chǎn)生的碳排放,還收集并再利用雨水、充分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,最終達到“零廢水、零能耗、零廢棄物”的理想狀態(tài)。


談到為什么不僅要建設低排放建筑,還要打造成為“近零碳建筑”,中建西南院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龍衛(wèi)國表示,“國家明確提出2030年‘碳達峰’與2060年‘碳中和’目標。作為央企,我們一直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大政方針,將低碳、環(huán)保、可持續(xù)的理念植入企業(yè)核心價值觀。這次打造出首個‘近零碳建筑’,不僅是我院對低碳建筑最新的、最全面的成果展示,也是在助推成都建設踐行新發(fā)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(qū)過程中的又一次有益實踐?!?/span>


中建濱湖設計總部2.png


項目沙盤 攝影 袁弘


據(jù)介紹,該大樓總建筑面積7.8萬平方米,地上建筑面積3.9萬平方米。項目由中建西南院總建筑師劉藝牽頭各專業(yè)院打造,全過程BIM(建筑信息模型)設計。


“我們認識到,低碳建筑不僅只是先進設備的使用,應該是貫穿于整個設計本身。這個項目共采用了30多項低碳建筑技術,其中引領技術9項、示范技術24項?!痹擁椖筷P鍵技術策劃實施團隊、中建西南院雙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淵向記者介紹。


技術做加法,能耗做減法——數(shù)據(jù)顯示,通過低碳建筑技術的采用,中建濱湖設計總部較成都市一般辦公樓年均能耗120千瓦時/平方米的標準,降低至40-80千瓦時/平方米,每年可以節(jié)省用電186萬度,約150萬元,年減少碳排放約1027噸。



屋頂花園變身“防曬帽”

立體綠化成為“植物遮光簾”


來到中建濱湖設計總部,會看到每一棟樓的屋頂上都是屋頂花園。“8000多平方米的屋頂花園,做到了建筑屋頂全覆蓋。這就好像給大樓戴上了一頂‘防曬帽’,降低了大樓的城市熱島效應?!痹瑴Y說。


除了屋頂有植物“防曬帽”,建筑立面上還有“植物遮光簾”——精心栽種的本土植物油麻藤形成垂直綠化,給建筑遮陽。


中建濱湖設計總部3.png


立體綠化   攝影 袁弘


在辦公用電中,空調(diào)是一個耗能大戶。除了打造屋頂花園、垂直綠化,為大樓降溫,大樓的“外套”——幕墻所采用的特殊材質(zhì)玻璃,較普通中空玻璃節(jié)省35%的空調(diào)能耗,得熱系數(shù)優(yōu)化至0.19,比采用中空玻璃低37%。在窗戶設計上,也花了很多心思——大樓采用的“氣象跟蹤技術自控天窗”,可以根據(jù)感應器聯(lián)動實現(xiàn)自動開啟,加上可開啟百葉,增大了自然通風面積。在設計中利用了CFD(計算流體動力學)模擬室外風環(huán)境,充分利用自然通風;還在局部實驗“預冷通風技術”,通過機械風機在過渡季節(jié)進行預冷通風,進一步降低能耗。


在大樓的地下室設置了雨水收集池,用于植物灌溉和場地沖洗;同時,采用智慧灌溉系統(tǒng),節(jié)約水資源。根據(jù)測算,每年可減少用水約1700噸。


中建濱湖設計總部4.png


隨處可見的綠植 攝影 袁弘



屋頂設置分布式光伏板

地下室還有大型“充電寶”


在大樓,通過多種技術的疊加使用,實現(xiàn)了建筑能耗的大大降低,從而減少了運行過程中在能耗上的花費。


以用電為例,整個一二層的示范區(qū)域照明及電腦用電,以及地下室照明和充電,都來自大樓六層及七層的分布式光伏發(fā)電。


“大樓分布式光伏板面積總共540平方米,裝機容量86.4千瓦,年發(fā)電量約6.9萬度;地下室設有的大型儲能機房,則相當于‘充電寶’。此外,機房中的運維系統(tǒng)可實時監(jiān)控發(fā)電量及用電量。對于直流充電樁,我們還計劃采用雙向直流充電樁,這樣的話,員工除了可向電動車充電外,還可利用市電谷價充滿電動車,然后向大樓儲電裝置反向充電,賺取差價。我們還在南側(cè)建筑屋頂新增光伏板,擴大直流電使用面積?!痹瑴Y表示。據(jù)測算,光是建筑光伏發(fā)電一項,每年可產(chǎn)生5.5萬元收益。


除此以外,在設計時,對大空間采光問題進行了模擬分析,在最有利區(qū)域設置采光天井,使87%的功能房間達到自然采光標準,這樣就可以減少白天開燈;利用屋頂花園設置光導管,將自然光導入室內(nèi),進一步減少了照明用電。與此同時,“工位照明DALI控制系統(tǒng)”的感應模塊,可以感應區(qū)域人員活動情況,配合照度感應,進行燈具的開關和亮度調(diào)節(jié),避免了辦公區(qū)空無一人卻燈火通明的情況出現(xiàn)。


中建濱湖設計總部5.png


采光天井   攝影 袁弘


中國建筑節(jié)能協(xié)會副會長、中國城科會綠色建筑專業(yè)委員會副主任王清勤表示,該項目采用的預冷通風、溫濕度獨立空調(diào)系統(tǒng)等各項技術非常適合夏熱冬冷地區(qū)的氣候特點,項目在近零能耗方面的試點示范,為同氣候區(qū)的辦公建筑實現(xiàn)更高程度的綠色、健康和零碳做出了很好的表率。